Design by Contract(DbC,按契约设计)。2002年,中国的程序员听到李维先生带来的一个词:CBD(基于组件的设计)。一时间,“组件”被炒得炙手可热,似乎就快成为软件业的银弹了。不过,如果没有Design by Contract(或者类似的技术),“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还将继续扮演水中月镜中花的角色——实际上,在没有Design by Contract的时候,我们居然还做了那么多的面向对象程序,这才真是件奇怪的事情。到2003年,你还要让DbC从你的视野中溜开吗?
[B]集成开发环境:三足鼎立[/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成熟、高效的软件企业来说,功能齐备且方便易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是至关重要的。在2002年底,Borland收购Together、IBM收购Rational之后,Borland、IBM和微软三大巨头的IDE都拥有了需求分析、建模等软件工程特性,从而真正覆盖了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如果“微软收购Borland”的流言没有不幸而成真的话,2003年的IDE市场就将由微软、IBM和Borland鼎足三分,而软件企业的选择也将更加简单明了:
微软阵营:尽管微软的技术从来都不是最先进的,但微软的工具从来都是最出色的。强大、易用、人性化,是Visual Studio一贯的风格。在2003年中,我们将看到.NET 2.0的发布。.NET的成熟和Web Service的完善,将使Visual Studio .NET成为IDE中的“天王山”。不过,我仍然认为Visual Studio .NET只能是Windows平台上的NO. 1——虽然微软说.NET将“完全跨平台”,不过我更乐于把这看成微软的“业余爱好”。
IBM阵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IBM一边暗示着微软有垄断行为,一边又生产出一些极其难用的软件把潜在用户都吓跑。不过,从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WSAD)开始,IBM似乎也意识到了一个易用的IDE对于开发者的重要性。更令人开心的是,在2003年中,WebSphere Studio将变成一个强大无比的Java开发工具,成为大型、超大型Java应用开发的不二之选——一个差强人意的Java IDE加上DB2加上WebSphere,再加上ROSE、XDE和RUP,再加上蓝色巨人的品牌和服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