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6|回复: 16

猴哥,你帮我看看,到底孔明是在襄阳还是南阳?

[复制链接]

623

主题

8454

回帖

7741

积分

版主

弱弱的海豚

积分
7741
发表于 2010-6-10 16: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三国称诸葛亮躬耕在襄阳 南阳网友怒砸电视

5月29日,南阳30名小学生在卧龙岗前齐诵《出师表》,抗议新《三国》。

■二月河受访谈看法

■南阳诸葛亮研究会称或诉诸法律“维权”

关于诸葛亮躬耕地,襄阳与南阳已经争了上千年。而新近热播的电视剧新《三国》又在这个问题上点了一把火,因将躬耕地“搬”到了襄阳而引起南阳的强烈不满。日前,著名作家二月河、周同宾,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刚等人就此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新《三国》“偏向”襄阳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新《三国》,引起了诸葛亮躬耕地——南阳百姓的热切关注。可是最近,南阳人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特别是新《三国》第32集里的一场戏,把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说成是居住襄阳隆中,把卧龙先生隐居的南阳卧龙岗也搬迁到了襄阳。”6月6日,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刚向记者述说了他的不解和愤怒,“简直是胡编乱造,新《三国》咋能这样不严肃呢?”

记者注意到,新《三国》第32集有一场戏,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说:“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着一位当代奇才……此人姓诸葛,字孔明,因为住于卧龙岗上,所以又号卧龙先生。”
张晓刚说:“新《三国》依据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场戏在《三国演义》里属于第三十六回,即《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罗贯中在此处已明确提到了诸葛亮与襄阳、南阳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徐庶对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岗,名卧龙岗,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三国演义》还写了刘备的反应:“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同时,还写了后人赞徐庶走马荐诸葛所写的一首诗:“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张晓刚认为,客观地讲,《三国演义》既写了诸葛亮曾经居住于襄阳,又写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写了徐庶与刘备道别于南阳新野之后,经过南阳卧龙岗见到诸葛亮之后,又继续前行至许昌。而这样,也符合由新野去许昌时途经南阳这一地理实际。因此,新《三国》在此不提诸葛亮躬耕南阳,并将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硬搬到了湖北襄阳,违背了原著。张晓刚还说,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襄阳是一个很小的县,当时更没有隆中这个地名。隆中当时叫“阿头山”,新《三国》中徐庶说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简直成了一句极其“穿帮”的笑话。

南阳网友卧龙岗前砸掉电视机
新《三国》将诸葛亮躬耕地搬到襄阳的剧情,引起了南阳人的强烈不满。电视剧播出后,不断有网友和当地学生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前聚会,他们一起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起声讨新《三国》篡改历史。
5月29日上午8点,南阳数百网友还在卧龙岗山门前的“千古人龙”牌坊下,拉起条幅,30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前《出师表》,游人与市民签名声援。活动的最后,几名网友还抬出一台电视机当场砸毁,以示对新《三国》的抗议。
参与活动的网民“二月公子”对记者说,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阳,毋庸置疑,现在网友们反对的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话题“编造历史”,以争议获取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二月公子”说,诸葛亮所撰前《出师表》、《黄陵庙记》中一再自述“躬耕于南阳”、“躬耕南阳之庙,遂蒙刘氏顾草庐”,民间也自古流传“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南阳有个诸葛亮”、“三顾茅庐”等谚语和成语,清晰表明诸葛亮躬耕地在今河南南阳,躬耕地有“草庐”。

许多网民表示,保卫“诸葛亮躬耕地”并非意气之争,而是正本清源、捍卫历史真相的行动,是避免伪学说贻害后人的举动。“奉劝一些文化商人和投机贩子,不要为了利益出卖祖宗,做历史的罪人。”
网民的行动也遭到了外地网民的质疑:“名人故里争就争了,为何还拉上小学生当道具?”因为,外地一些网民看到,南阳一些小学生也去签名“抗议”,参加到了抗议新《三国》的行列。
对此,网民“卧龙达人”称:“导演和编剧用这种‘烂片’误导我们的下一代,你说和孩子无关吗?南阳是诸葛躬耕地,所以我们不需要和谁争。我们只是在教育我们的孩子要从小学历史,明是非,诚信做人,懂得尊重历史!”
一位网民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发帖说:“南阳不是要投巨资打造卧龙岗文化吗?现在播出的新《三国》会向公众传达错误的信息,这将给南阳的卧龙岗改造和文化建设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外地人都认为三顾茅庐发生在襄樊,那我们的卧龙岗开发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网民发帖,要求“高希希回家学历史”、“高希希和朱苏进来南阳卧龙岗为历史谢罪”。高希希,系新《三国》导演,朱苏进为编剧。

网上调查三地之争南阳领先

5月18日,某网刊登文章《诸葛亮故里之争:襄樊南阳上下PK数百年》。文章称:“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唯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紧跟文章的是网上的一项调查:您认可的诸葛亮故里是在哪座城市?
5月19日,该网刊发调查进度一文《过半网友认为河南南阳才是诸葛亮故里 远超襄樊和临沂》,称截至5月19日17时33分,共有9969份投票,58%的网友选择了现今的河南南阳是诸葛亮故里,票数远远超过湖北襄樊。
诸葛亮故里之争由来已久,有关资料记载,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前后已达数百年。而现今参与诸葛亮故里争夺的不仅仅是南阳和襄樊,山东临沂也称是诸葛亮故里。截至6月6日17时30分,记者查看了这则调查,南阳排名仍为第一,约21229票,占63.7%;襄樊8866票,占26.6%。

张晓刚说,这一调查把新《三国》挑起的新一轮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推向了高潮,但是不知道笔误还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调查关于“故里”的提法还是有点欠妥,准确地说,诸葛亮故里没有争论,即山东琅琊,南阳和襄樊所争的是诸葛亮躬耕地,但无论怎么说,诸葛亮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已经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二月河:大家不用相信新《三国》

“新《三国》的编剧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学术界也不会把他表达的东西当成考证,大家也可以不信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阳。南阳在汉代是大都市,有《南都赋》为证,它在当时是除首都之外的第二大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极为昌盛。张衡、张仲景等名垂千古的优秀人才也都是和诸葛亮同时期的人。而襄阳在当时很小,出现诸葛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出现了一拨顶尖人才,我们可以理解;但突然在穷乡僻壤里冒出一个诸葛亮,那就不可思议了。《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过了一千多年,现在说诸葛亮不是在南阳躬耕,这是没有依据的。
对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二月河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他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说:“历史不是一团泥巴,谁想捏个啥样是啥样;历史也不属于有钱人,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二月河相信,真理总能越辩越明,他对某些地方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很滑稽的事”。

南阳有关方面 要求新《三国》道歉

著名作家、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认为:“电视剧剧情是可以虚构的,但在整体上不能违背史实。”周同宾说,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众人皆知,躬耕地和故居地是两个概念,只要是住过的地方,有房子的都可以称为故居地。诸葛亮在山东,河南叶县、唐河桐寨铺等地都住过,也可能在襄阳住过。因此,襄阳是诸葛亮故居地的说法是可行的,但是故居地并非躬耕地。
周同宾说,《出师表》就可以说明一切了。“躬耕地”并不一定是下田种庄稼,有可能是隐居的意思,但更主要是研讨学问,关心天下形势。
南阳师院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先兴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不是根据历史上或现当代哪位学者的论断,而是根据诸葛亮的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叙述:“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还是襄阳,因为诸葛亮的躬耕地是不需要争论的问题。

郑先兴说,最先说诸葛亮躬耕于襄阳的人是东晋襄阳人习凿齿,他在《汉晋春秋》里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一说法,可谓是穿凿附会。因为在两汉、三国时期,南阳郡与南郡以汉水为界,南阳属南阳郡,而襄阳属南郡,习凿齿为了使资料记载合乎自己的想法,干脆将襄阳“下嫁”,说襄阳曾属南阳郡的邓县管辖。“史料上没有一字说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郑先兴说。
张晓刚说,南阳卧龙岗历史文化厚重,从各个层面证实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首先,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到唐宋年间,李白《南都行》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些都表明南阳卧龙岗在唐宋时期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新《三国》何以如此?张晓刚分析认为,新《三国》播出时,襄樊在央视力推其早已录制的宣传片,再结合几年前发生的襄樊人运作更改教科书事件推测,襄樊与新《三国》剧组幕后应该有着某种密切联系。
张晓刚说,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将新《三国》的行为视为一种掠夺,将诸葛亮、卧龙岗从南阳夺走,其实就是掠夺了南阳的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新《三国》的导演、编剧应对此事做出回应,及时改正错误做法,向南阳及所有被误导的观众致歉、谢罪。否则,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将采取必要的手段,甚至诉诸法律来维护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的合法权益。

链接:诸葛躬耕地争夺史
明嘉靖年间,当时卧龙岗上香火旺盛,也正是诸葛亮躬耕地争论激烈之际,襄阳说和南阳说两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官司打到翰林院,甚至惊动了明世宗。
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情急之下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又触动了襄樊和南阳两地的神经。最终,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把“南阳”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结果,人教社给南阳道歉,修改了错误的教科书。
2008年6月8日,央视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广告为此改为“诸葛故居地,山水襄樊城”,是为“广告门”。
其实我本来什么都没有....


俺是多尔的豌豆.. 俺是墙根...  俺还有那乌黑亮丽的长发...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252

主题

3628

回帖

3904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904
发表于 2010-6-10 16: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是山东 临沂 沂南呃@:onioncn_9)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好的帖子就像女人的裙子, 短则短得刺激, 长则长得有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Scorpions

积分
13925
发表于 2010-6-10 16: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南阳非彼南阳。诸葛亮论地域,是山东人。
快卧倒!……对不起!说错了,是地雷不是炸弹……
个人围脖:http://weibo.com/yituohunt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主题

2289

回帖

345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458
发表于 2010-6-10 17: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又是炒作吧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2万

回帖

3万

积分

注册会员

超究武雄霸斩

积分
31613
发表于 2010-6-10 1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阳的~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1585

回帖

280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04
发表于 2010-6-10 17: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正越来越多的取代“人民”成为当代中国最神秘、最荒唐、最不可理喻的人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海浩校长

积分
18269
发表于 2010-6-10 23: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籍贯,是韩国。
Although time and distance separate us, we still remember the purest friendship and bless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6624

回帖

9291

积分

网站编辑

CGer

积分
9291
发表于 2010-6-11 00: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阳”性就好了。
我命牛我,不牛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神仙姐夫

积分
26448
发表于 2010-6-11 02: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32集33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主题

3628

回帖

3904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904
发表于 2010-6-11 09: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猴哥 这个太演义了 要看三国志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好的帖子就像女人的裙子, 短则短得刺激, 长则长得有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4 20:17 , Processed in 0.0899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