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1

康熙论岳飞秦桧

[复制链接]

33

主题

8

回帖

5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3
发表于 2007-4-5 1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康熙帝<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十九有<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今将其文字摘引如下:

“金兵破辽之后,兵已满万,人强将猛,非宋之所敌,明矣。备责不能卧薪尝胆,以雪父兄母后之雠,则高宗何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岳飞之丹诚不用,设使谏行言听,则必胜金兵于朱仙,生还二帝于汴京,朕实不信也。何也?根本已久不固,人心已久不一,上无惯战之良将,下无用命之士卒,天下虽有勤王之名,真伪莫测,虚实难分。高宗久在金营,孰强孰弱,自有切见,若使复雠雪耻,再整江山,实不能也,势使之也。孟子曰:“寡众弱强不敌也。”若论讲和之非,我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因祖之雠,戊午起兵,战必胜,克必取,所向无敌,有往必成。神威圣武,深仁厚泽,犹念中国涂炭,数次议和。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始终不悟,归罪兵部尚书陈新甲为秦桧,弃市示众。发天下兵迎战,如袁崇焕、毛文龙、洪承畴、祖大寿、唐通、吴三桂,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孑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于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于难者,岂非当日不主议和者乎?(高宗赵构)偏安社稷,犹存一线之脉络,若为雪耻复雠,同死于国难者,尤不知于明末同乎?异乎?文天祥云:“社稷为重,君为轻,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实千载忠君之语,君与社稷并而为一也。使高宗匹夫之勇,死而无悔,不顾社稷,以死雪雠,又不知当时议论如何耶?”[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陈新甲(?-1642年),明末崇祯帝的重臣。万历年间举人,任定州、知州知县。崇祯元年(1628年),入刑部员外郎。崇祯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三年官至兵部尚书。有魄力,起用傅宗龙、孙传庭等人。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大败,洪承畴降清,言官皆弹劾新甲之失,新甲乞罢不许。崇祯密召他主持议和,陈新甲的家童误以为是《塘报》,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起泄露,群臣哗然,崇祯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将陈新甲下狱,九月二十二日斩于市。陈新甲既死,明朝丧失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


塘报,又称《提塘报》、《驿报》,明朝的新闻传播工具,类似于宋代的《省探》,可用于向内阁反映战情,另外就是向朝廷传达捷报,并请求增援。明代朱国祯在《涌潼小品》卷12解释:“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该称塘报。塘之取义,未解所谓,其说亦不著。阅马塍《艺花记》云,凡花之蚤放者曰堂花,堂一曰塘,其取之此欤?”例如“东江塘报”即由当年的援辽都司毛文龙撰写,用来提供皮岛军情,后由其子毛钰收集。近代学者戈公振最早注意到塘报的存在,他说:“兵部车驾司,于东华门左近,设两机关:一曰马馆,专司夫马;一曰捷报处,收发来去文移,兵部另派武职16员,驻扎各省会,归按察使司管辖,经管该处直接寄京之文报,名曰‘提塘’。此‘塘报’名称之所由来也”。关于晚明的塘报,可参考《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书。


东江塘报的真实性还表现在它不光报捷,也报败,还报误。例如:


1.“……行至火阴沟,冲遇大队要往江来达贼,遂将王一登围砍许久,……并阵亡守备将士王守羔等官兵200余名。……”(天启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塘报)


2.“……参将王辅身先士卒,往起突围,奔救官兵,三换战马,身被重伤,与红旗有机李良梅、都司石成玉等,千总李友柏等,把总张可新等,并官兵康守义等2400余员名,俱皆阵亡。又有阵内突出溃散官兵3000余员名,俱各回营。……”(天启六年五月十九日塘报)


3.“……本月十一日夜将二更,人皆未睡,忽听巡卒叫唤,黄都司房上火起,随即奔救,草房火大,飓风骤至,火毯乱滚,工落处随烧,势难近救。其府前各囤米粮,烧毁一空,当查被烧客店兵房500余间,前山下草房两间,内贮铁盔137顶,铁甲201领,牛皮46张,弓角面164副,箭杆9大捆,翎毛1包,白藤1捆,尽毁无存。……”(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九日塘报)[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是,塘报并非完全准确,陈新甲就是被其害死的。


金国无意灭南宋,更不希望和南宋战争,于是在南宋和金国之间扶持了刘豫的伪齐政权,作为缓冲。后来,金国对刘豫不满,伪齐消失。伪齐政权的版图怎么办呢?金国有个国际和平主义者顽颜昌,主张把伪齐政权的版图送给南宋,以促进和维持国际和平友好,顽颜昌真的这样做了,于是,金宋缔结友好条约,河南等地划归了南宋。顽颜昌的行为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出格的,在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罕见的。金国当然有反对这种“金”奸卖国行为,此人就是金兀术,他杀了顽颜昌这个“金”奸,向宋朝开战,要把送出的土地夺回来。宋金之战开始。古代,北方军队野战强于南方,南方最好的办法是守城,据城而战。宋高宗当然不希望把吃进去的便宜肥肉吐出去,宋高宗的战略就是防守战,无疑,高宗是正确的。但是,岳飞向来我行我素,先是不听命令援助友军,之后,不顾高宗命令要孤军北伐,结果失败。南宋把河南等地又还给了金国。也就是说,整个战争是国际和平主义者顽颜昌惹起来的,战争的结局南宋并没有吃亏,把便宜土地还给了金国,如此而已。但是,儒教学者们却歪曲历史,把岳飞无限夸大神话,把高宗说成个卖国贼似的,儒教学者们也鲜有人赞美一下国际和平主义者顽颜昌。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差点就攻陷开封汴梁;经邓广铭考证,根本不存在。在岳飞一生的战绩中,有无朱仙镇一役是多少年来史学界所困扰的一个问题,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对此作了详尽考证,他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记》,对岳飞的事功备极推崇,其所叙岳飞的战绩就没有朱仙镇一役”,然而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却在岳飞的奏提战报所述诸战役之外,添出朱仙镇的这次大捷的故事,这是岳珂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虚构出来的,因此,邓广铭在写《岳飞传》时就没有采用这条材料。什么500破10万,什么12道金牌(实际只有两道),都是编造的。朱仙镇大捷是假的,岳飞北伐的最大战斗就剩下郾城大捷和颍昌大捷,但这里面也有水分,可以证明的战绩:岳飞军杀金军只有500人,而金兵总人数在10万到20万之间,岳飞军自己损失多少却没有提,扣除岳飞军队占领各个空城的兵力,岳飞实际北伐的军力只有几万人,而且,岳飞的粮草被金军截断,又没有友军支援,只是岳飞在后撤的时候,友军刘琦救了岳飞一命。


金国不想消灭宋朝,蒙古也没有要灭宋的意图,但因为南宋狂热的爱国者不顾自己的实力,多次俘虏和杀害蒙古的外交使臣,蒙古震怒,才导致南宋的灭亡。北宋的灭亡也类似,北宋先是违背和辽的和约,与金联合灭辽,后来,北宋再次违背和约,收留辽国的大将,还要和辽联合灭金,金震怒,北宋灭亡。


后金和明朝的关系类似宋朝。本来后金不想入中原的,希望建立和约,但是因为塘报把,陈新甲害死了,再加上一些不知兵而言兵事,唱高调支持战争的大臣反对议和,明朝被李自成消灭。如果明朝和后金议和,明朝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创王李自成,如此,很可能明朝会持续下去。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狂热反对议和的大臣们,后来却争相投降清朝,儒教的舍生取义的信条是多么的虚伪,可怜的崇祯只好孤独上吊。

114

主题

4713

回帖

5722

积分

网站编辑

网瘾战争,我们是中国的魔兽玩家

积分
5722
发表于 2007-4-5 2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funk:
 我们累了一天,打开那扇月租2000块的房门

  却面对的是一个如此畸形的版本时

  我们心里只有无奈

  你天天叫嚣着魔兽世界让我们沉迷

  没错,我们沉迷了

  可我们沉迷的不是游戏

  而是游戏给我们的那种归属感

  我们沉迷的是这四年来的朋友和感情

  是这4年来的眷恋和寄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8 17:12 , Processed in 0.0887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