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1|回复: 1

BLOG问卷调查结果 ---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网络与心理课题组2004年2月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3264

回帖

3641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4-3-8 13: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字转载自 SMTH_blog 讨论区

BLOG问卷调查结果


您好! 再次感谢您于去年八月完成了我们的网络调查问卷“BLOG问卷调查--阅读”,我们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工作基本完成了,根据您的要求,把调查结果发给您,请给我们提出您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因此受益无穷!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网络心理课题组 2004年2月

好像还不能贴附件,我把word里面的东西贴上来好了..
关于blog的阅读心理与行为调查

1 前言
2.被试的情况


3 结果和分析
3.1 总体趋势
3.2撰写经验对阅读的影响
3.3 是否留下email地址对阅读的影响
3.4 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对阅读的影响
3.5 性别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6 Blog功能使用情况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7 职业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7.1职业因素在Q421上引起的差异
3.7.2职业因素在Q501上引起的差异
3.7.3职业因素在Q507上引起的差异
3.8文化程度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8.1文化程度在Q501上引起的差异
3.8.2文化程度在Q514上引起的差异
4 讨论

1 前言
博客,即blog,全称weblog,是一种按照发表日期倒序排列的网络日志。近三年以来,博客在中国发展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工具。根据博客托管网站www.blogcn.com提供的资料,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链接、评论,到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乃至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张贴” 等等,不一而足。blog的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由于blog本身高度的可塑性和个性化风格,我们假定blog阅读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心理与行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2003七月年开始对blog阅读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收集整理了214名被试的基本资料和关于阅读blog的行为与态度资料,获得了性别、职业、年龄、上网时间、撰写经验、blog功能使用经验等因素对阅读blog的各种行为与态度的影响情况数据,对阅读者们的心理与行为作了一个全景式的概览。

2. 被试的情况
我们在blogcn首页添加问卷链接,共回收问卷261份,其中有效问卷214份(见表1)。在这214名被试中,男性与大学本科学历者均占大部分。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1-25岁,职业是学生、网络技术和教育。这说明年轻人,特别是在校本科学生更乐于尝试新生事物,符合调查前的假设。在这214名被试中,30.8%平均每天在网上停留超过八小时,69.6%工作需要使用网络。2003年开始阅读blog的被试有159位,占74.3%,也就是说大部分被试接触blog的时间不到一年。95.8%的被试有撰写自己的blog的经验。为了解被试使用blog的熟练度,我们调查了五种blog功能(trackback、blogrolling、rdf、rss、新闻阅读器、分类管理)的使用
情况,34.1%被试没有使用过任何功能,21%被试只使用过其中一种功能,说明大部分被试是初学者,熟练程度不高。

表1:被试的基本情况
    人数
(总人数=214)    百分数
性别


女    86    40.18691589
男    123    57.47663551
年龄
20岁以下    50    23.36448598
21-25岁    91    42.52336449
26-30岁    50    23.36448598
31-35岁    17    7.943925234
36-40岁    2    0.934579439
41-45岁    1    0.46728972
46-50岁    1    0.46728972
51-55岁    1    0.46728972
56岁以上    1    0.46728972
文化程度
初中及初中以下    5    2.336448598
高中(中专、职高)    35    16.35514019
大专    26    12.14953271
本科    118    55.14018692
硕士及硕士以上    30    14.01869159
职业(返回3.7)

网络技术    47    21.96261682
新闻    7    3.271028037


科研    6    2.803738318
教育    24    11.21495327
政府机关    9    4.205607477
学生    70    32.71028037
商贸    13    6.074766355
艺术    13    6.074766355
文员    3    1.401869159
信息产业    3    1.401869159
工程技术    5    2.336448598
服务业    1    0.46728972
法律    1    0.46728972
广告媒体    4    1.869158879
退休干部    1    0.46728972
专业人士    1    0.46728972
平均每天在网上停留时间
八小时以上    66    30.8411215
四至八小时    58    27.10280374
二至四小时    56    26.1682243
一两小时    29    13.55140187
一小时以下    5    2.336448598
工作是否需要使用网络
需要    149    69.62616822


不需要    65    30.37383178
工作是否需要使用blog
需要    47    21.96261682
不需要    167    78.03738318




3 结果和分析
3.1 总体趋势
从这次调查的答案分布看来,大部分题目的答案分布状况符合调查前的假设,即被试普遍认同blog是一个动态更新的知识库,通过blog可以了解一些新想法,愿意看到信息量大的,主题集中的,经常更新的blog。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性,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多数被试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各种技巧以获得更多信息,如定期关注某些感兴趣的blog,翻看旧日志,查看链接和留言等。有趣的是,当看到与自己的兴趣无关的blog,85.5%被试会选择放弃,而看到与自己知识背景无关的blog时,只有45%选择放弃。这说明blog可以作为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内的交流。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blog阅读中,似乎存在一条“陌生-熟悉”的界限。Blogger明显不觉得陌生人的blog缺乏亲切感(83.7%),但大多数并不会“对陌生人的blog一见钟情”(68.7%),也不会“阅读陌生人blog的时间比阅读熟人blog的时间长”(65.7%)。

3.2撰写经验对阅读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撰写经验并没有对阅读blog的心理和行为造成普遍影响。有撰写经验的blog的被试大部分都同意“通过阅读blog,我可以接触到一些新想法”,而没有撰写经验的被试对这一点表示同意的百分比较低,这与我们调查前的假设,即有撰写经验的被试更善于从阅读blog中获益是符合的。同时,有撰写经验的被试大部分都表示会定期关注熟人的blog;而没有撰写经验的被试表示较不同意的百分相对高一些。我们可以从中推测,有撰写经验的被试更易于用blog建立情感联系,更倾向于在blog上建立朋友圈或把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搬上blog,更易于养成定期阅读、定期更新的习惯。也许就是因此,有撰写经验的被试更善于从blog中获得益处。

3.3 是否留下email地址对阅读的影响
在问卷末端,我们请愿意收到调查结果的被试留下email地址,我们认为,留下完整email地址的被试完成问卷的态度应该是认真的,也许对blog的热情也更高一些,因此以这个因素分群。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是否留下email地址,也并未对blog的阅读心理行为产生很普遍的影响。其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更多留下email地址的被试希望看到blog作者的真实想法,即使是负面的或偏激的。第二,留下email地址的被试对“情感类blog是我的生活的调味品”这一说法表示同意或较同意的比例比没留下地址的高,说明留下email地址的被试也倾向于与blog建立感情联系,而不仅仅是从blog中获取信息,与3.1中的第二个结果相似,说明撰写经验与留下email地址能够反映被试与blog的情感联系程度,对blog有经验或有热情的被试大多都在阅读过程中掺杂了个人情感与情绪的因素,并且这些情感因素也能进一步
鼓励经验增加和更大的热情。



3.4 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对阅读的影响
我们认为,上网时间能够反映被试的生活与网络的关系的密切程度,blog是一种网络沟通方式,被试对blog的掌握程度应该与被试生活跟网络的密切程度成正比。问卷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的选项有五个,但是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试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八小时,因此我们把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到八小时的被试归到一组,对这两组的阅读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关于“我会从blog上的评论了解这个blog的作者”一题,超过八小时组中更多人表示肯定态度,而少于八小时组更多人持否定态度,说明上网时间越长,对blog上的评价越关注,并且越善于综合零散的评价信息对blog作者进行判断。
根据调查前我们的假设,通过blog上的评价了解blog的作者是阅读blog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技巧。数据显示,生活与网络关系更密切的被试显然更善于从阅读blog中获取信息,而且blog作用的发挥程度与上网时间成正比。

3.5 性别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通过频数统计,本次调查被试中的性别比例如图1(更具体描述参考2.1):
图1:


性别因素引起的阅读行为与心理差异比较大。首先,更多男性认为blog的内容杂乱无章,但是他们也更倾向于将blog看作一个动态更新的知识库。同样,更多男性喜欢信息量大的团体blog,喜欢多作者blog成员间的思想碰撞,喜欢主题集中的blog,而且他们比女性更容易在寻求合乎自己需求的blog的过程中感动疲倦,也更倾向于同意“多数blog的内容比较肤浅”。
最后,超过一半的男性同意或较同意“我阅读专业性blog的时间大约占全部阅读时间的一半”这一说法,而女性在这一题上大部分持否定态度,两性差别悬殊。可以推测男性被试更重视从blog中获取知识型信息,而女性更倾向于寻求情感共鸣,这个假设有待证实。另外,blog功能使用经验也存在两性之间的显著差异,男性被试中只有26.8%没有使用过任何blog功能,而女性被试中这个比例高达43%,推测其原因,可以是男性更善于和愿意利用工具,而且他们更强调从blog中寻找有用的信息,由此可以解释男性被试为什么对blog的杂乱无章更感烦恼,希望遇上主题集中的blog或信息量大的blog。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其他因素在这些题目上造成的影响。根据分析,男性中的职业分布状况与女性有显著差异,男性被试中有30.8%从事网络技术行业,而女性中从事网络技术行业的只有7.2%,也许这个差异也是造成男性被试更重视专业信息的原因之一。

3.6 Blog功能使用情况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阅读和撰写blog可以使用各种blog功能以获得更多信息或达到更好效果,而了解、掌握这些功能需要一定的blog使用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功能使用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试使用blog的熟练度。不同的熟练程度和使用经验对阅读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也是我们的兴趣之一。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 “我阅读专业性blog的时间大约占全部阅读blog的一半”这一说法上,从未使用过任何功能的被试与使用过四种功能的被试的态度有显著差异,从未使用过任何功能的被试与使用过六种功能的被试的态度也有显著差异。两处差异均显示出,从未使用过任何功能的组超过半数持否定态度,而使用过功能(无论是四种还是六种)的组大部分持肯定态度。可以推测,具有丰富的blog使用经验的被试更关注blog中的专业信息,他们对此类信息的需求也许更高。这个推测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3.7职业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职业人数在总人数中分量较小(见表1职业部分数据),因此我们只对人数最多的网络技术、教育和学生三类(共占总体的65.9%)作分析。

3.7.1  职业因素在 “我阅读专业性blog的时间大约占全部阅读blog时间的一半”上引起的差异关于此题,大部分学生表示不同意或较不同意,而从事网络技术与教育的被试大部分表示较同意或同意。我们推测大部分学生使用blog是出于新奇的心理和自我展示的需要,更少出于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从事网络技术与教育的被试由于工作的需要,更重视专业信息的
获取。
由于3.5的结果中,blog功能的使用经验对Q421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我们进一步整理数据,发现三种职业关于blog使用功能的经验差别也很大,如图2所示(横坐标中“.00”、“1.00”等表示“从未使用过任何功能”、“使用过一种功能”等,以此类推):
图2:


如图2,从未使用过任何功能的学生被试占全部学生被试将近一半,这个百分比远远高出其他两种职业的被试,与上述分析吻合。学生被试虽然人数最多,但是对blog的使用经验并不丰富,对专业性blog也不太重视。对他们来说,阅读blog也许更多是娱乐而不是获取信息。


3.7.2  职业因素在 “当我看陌生人的blog时,会想象他(她)的形象”上引起的差异关于此题,从事教育的被试大部分选择不同意或较不同意,而从事网络技术的被试和学生被试更倾向于较同意或同意。也许这与教育的职业特点相关。从事教育的人更善于凭借有限的信息猜测人和判断人。而学生被试大部分对此题持肯定态度,也许与学生被试对blog的定位有关,如3.6.1分析,学生被试不太重视专业性信息的获取,blog经验较为初级,因此他们也许更容易产生想象。

3.7.3  职业因素在 “我会从blog的链接上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上引起的差异关于此题,从事网络技术的被试与学生被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更倾向于选择“同意”,后者更倾向于选择“较同意”,而且后者持否定态度的也比前者多一些。可见在这一题上,学生被试的态度相对不那么积极。Q507是关于在阅读blog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的测试。我们认为,blog上的链接多数会与blog本身的内容相关,或者与blog作者的朋友圈相关。由于blog内容的表达较个人化,缺少系统性,因此阅读blog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链接了解相关内容,或者作者的相关信息,这是一种在blog上获取信息的技巧。从数据分析看来,学生被试对这一技巧并不太重视,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如前所述,学生被试不太在重视在blog上获取专业信息,而且经验有限,也许他们并未掌握使用blog的一些技巧。

3.8 文化程度对阅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对被试文化程度的调查,我们划分了五个梯度(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硕士以上)。根据回收的数据,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仅有五人,占总体的3.5%,统计意义不大。因此排除了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这一梯度,对余下209人作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分析,发现在以下两题引起显著差异:

3.8.1 文化程度在“当我看陌生人的blog时,会想象他(她)的形象”上引起的差异
文化程度在高中和硕士以上这两个层次的被试在这一题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高中文化程度者大部分对此表示同意或较同意,持否定态度的只有21.4%,而硕士以上文化程度者76.2%持否定态度。
我们认为,blog上的信息大部分情况下不足以让阅读者想象出作者的形象,这样的联想是对blog不熟悉的表现。如果就此推论文化程度较低者在阅读blog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还有点操之过急,因为根据文化程度与年龄的相关分析,高中层次和硕士及硕士以上层次中的年龄分布状况有显著差异。具体来说,高中层次的被试92.9%在20岁以下,而硕士及硕士以上的被试没有一个在20岁以下,42.9%为21-25岁之间,47.6%在26-36岁之间。因此,年龄的差异可能导致这题上的差别,年轻人比较容易通过有限的信息幻想对方的形象。然而,我们对年龄在这一题上的影响作了单独分析,发现年龄并没有在这一题上引起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各年龄层次的人在这一题上选择四种态度的比例相似,那么年龄就不可以作为解释文化程度在这一题上的差异的理由。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还对职业在这一题上的影响作了分析,同样是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坚持认为,高中文化程度者更容易对blog作者产生形象上的联想。

3.8.2 文化程度在“我会翻阅自己的blog上超过一周以上的旧日志”上引起的差异
   高中学历被试和本科学历被试在这一题上的选择分布有显著差异(在0.05水平上)。高中学历被试中67.9%表示同意,而同样态度的本科学历被试只有31.4%。虽然差异并不有很多,因为并不属于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暂时不作进一步的探究。


4 讨论
此次网上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发现一些blog阅读中普遍的心理与行为,以及不同的人群所独有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从本次数据分析看来,性别因素引起的差异最大,具体表现在需求的信息类型和对blog内容系统化的要求上。撰写经验、blog功能的使用经验、在blog中寻找信息的技巧、上网时间等因素都可以衡量blogger的经验丰富程度。经验的丰富程度不同,所关注的blog内容是不同的。Blogger对blog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热情,也影响了他们对blog的期许和定位,并且与blogger跟blog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关。
在这次调查和结果分析中,除了获得一个全景式概览以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值得作更深的了解。比如blogger中陌生和熟悉的界线到底在哪里,如何从陌生变成熟悉,有哪些类型的陌生人和熟人,这些界线到底在哪些方面影响了blogger们的交流,是否存在知识型与情感型blogger之分,如何定义,等等。这些兴趣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网络与心理课题组2004年2月

99

主题

973

回帖

144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40
发表于 2004-3-8 1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有blog了,欢迎大家来作客啊!!!
ebtgblog.12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8 23:42 , Processed in 0.0784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