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5 14: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六位美国教授和他们的课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十
(下)
Mefferd副教授40来岁,系主任, 考古和应用人类学专家,科罗拉多大学博士,专门研究美国印第安人部落和中西部农村都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问题,还曾是美国某届应用人类学学会主席. 也许是搞田野调查惯了,黑糊糊的脸堂满是胡子杈,还夹着美国南部口音, 说他像位矿井工人更合适些. 大概资历深度不够,还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称呢,整天都感觉他忙着搞些系里行政和学术活动之类的东西, 并没有像前两名教授那么悠然自得. 他还最严谨,笑口难开,毫无美国人常有的轻松幽默感. 尽管如此,我在他的办公室门上各类小帖中却发现了一幅最有幽默感的漫画. 画中一群原始渔牧人打扮的村民正在奔走呼号:人类学家鬼子进村了!! !大伙都急着要把家里的现代家用电器藏起来,因为人类学家要来考察他们的原始生活形态了.
他的课毫无疑问是必修的, 最重,结构严谨,驯人花样齐全. 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两篇论文,最后还有一篇大的论文. 还没完. 还要在课堂上宣讲各人大作,供大家讨论. 唯一令人放心的地方是他说的东西全在发的一堆讲议上。板书也有系统,毕竟解决了我记笔记的问题. 搞笔记考试,死记硬背,中国人可是历来谁都不怕. 怕就怕在那篇期末论文,要上台演讲,实在让人汗颜不止,一个学期都睡不好觉. 祸还偏偏不单行,学期中我利用考古材料,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夏代文化如何从新石器文化过渡到青铜器文化,也就是说从鱼牧村落时代发展到工业都市化时代的文章,自感颇为得意. 没料到教授把我招到办公室大训了一通. 说文章格式缺乏专业论文像,英语也烂得一塌糊涂,令他失望. 我顿时诚惶诚恐,感觉末日来临. 整个学期挣扎着设法要在期末文章打翻身仗,不然前途堪忧. 结果文胆包天,把赌压在大题目“中国江浙一带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给当地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结构带来的转变” . 为了对付英语关和上台演讲,我特意请室友Bob帮我润色文稿,校对发音. 不知熬了多少个昼夜,连碗都不敢去洗,最后抱着“死猪不怕热水烫” 的英雄气概上阵,闭眼呐喊一通. 说完了. 刹那间一阵痛苦的寂静. 在座美国学生好像都不知所云,愣了几分钟. Mefferd只好上来打园场,寥寥收兵. 他最后给了我这篇论文A.
教授Miller,是我所修过课里年纪最大的了,大概已过六十岁,时近退休. 但仍有敏锐的脑袋,不愧是数理逻辑语义学博士. 他的正职是在语言学系,但不知什么背景,把他跟文化符号学扯到一起,跑到人类学系上课. 他的课也是结构严谨得不得了,考试作业讨论写文章一应俱全. 跟Gibson和Jackson教授还不一样,Miller特别在意人家读了他指定的读物了没有. 他列出近二十年来重要学术理论论文,要求写出读书笔记. 还要求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具有开创性的文章,把你的发言贡献列入期末成绩. 我根本不习惯他的课堂风格,尽是些简单乏味难懂的语言和大量的逻辑演算考试和作业. 后悔选了这门课,所以一直进不了状态, 成绩常在B和C之间徘徊. 期末大文章论题发下来,要分析的东西却是大大出人意料,谈的是垒球比赛. 他给出一些特定比赛场面,要我们分析其符号特征. 霍! 至少我知道这跟分析海明威文学,康定斯基绘画和京剧同性恋肯定不一样. 也不知哪来的灵感,我对垒球的结构,进攻防守跑垒,静动互涵,瞬间即变所表现出来的符号特征大肆渲染一通,再胡乱搅和了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时髦“博弈论”花草,拼凑出一篇文章. Miller居然推翻我前期所有的B和C,最后总体课程给了我一个A. 他后来见到我还特意问道: 你平时为什么不好好做作业?而我却扪心自问,我凭什么要拿你Miller的A?老实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根本弄不清垒球比赛好看的奥妙在哪,只知道垒球比赛共分九节,时间臃长,慢不拉鸡,无聊透顶.
教授Lyons, 大众传媒和新闻学院教授,主讲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导论课. 他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还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混过,那就是当年盛产流行文化牛仔嬉皮士的地方. 看得出来Lyons言谈举止风度尚挂有当年风尘残迹,余勇可贾. 他的课程安排既古怪又别有用心. 每周一次,在星期一晚上. 因为那晚所有的电视节目是最无聊的,大概所谓的流行文化也要休息,当然除了CNN. 每课必讨论一个传媒文化主题,比如电视,电影,广告,流行音乐,杂志,报纸,传媒经济,盗版,发行渠道,等等. 由於修此课的学生众多,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织一个晚上的讨论,每个组员都要有大文章上台演讲,引起大家讨论有关文化现象. 然后根据表现打分. 平时还常有小测验,让人不得安宁. 这样的学术知识,还不算英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已经要了我这个课上唯一的外国学生的命. 既然要了命,就要找个不要命的题目来突围. 刚好上帝把我安排在流行音乐论题组里,这是我对美国大众流行文化比较熟悉的内容了,因为没钱看电影,也从来无兴趣看什么杂志,电视上的音乐节目频道可从来是免费享受. 还好,我在MTV早已“泡”上了流行乐大明星麦当娜. 她跟别的女人不一样. 过去是被男人玩,女权主义出来后是玩男人,而麦当娜则是玩自己. 她当时青春几何,“性” 致勃发;裙底风光拦不住,光着屁股到处跑. 为了成名连女人的命根子都不要了. 我送给她的命题是做为时代的性偶像,男人们和女人们分别怎么看今天的麦当娜和当年的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 他们各自给自己在流行文化史上树立了什么样的地位. 麦当娜可不可以成为梦露一样的经典角色,为什么? 其正确答案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我靠这篇文章拿了个B,把命拣了回来.
Frank是兼职教授,年轻有为,传媒法律专家,在一家什么法律公司当partner,在芝加哥和Lawrence之间飞来飞去. 我忘了他的学术老底,来龙去脉,大概有些来头. 此公永远衣冠楚楚,西装革履. 每次上课跟出庭打官司一样像个好斗的公鸡,永远斗志昂扬,力图保持常胜律师形像. 他老兄不管学院派那套学术体系,全是实际的案例分析. 节节课都要讲好多例子,大家讨论. 一个学期下来,至少接触过大小百来个. 他训学生的方法直截了当,就是实际案例操作. 每个人必须要找两个案子来搞. 其中一个是自己写文章分析的,另一个是小组一起的. 小组的还要上台演讲答辩吵架,反复锤炼你的脸皮和舌头. 不言而喻,对於我这个课里唯一的外国学生,这是一趟难上难的折磨. 鬼才知道我当时哪来的狗胆选中此课. 可话又讲回来了. 虽然辛苦点,后来领会起来终身受用. 它让我了解了美国的法律体系,基本操作程序,如何烧烤三寸不烂之舌,甚至还有律师所穿西服面料质量高低跟输赢概率的比例关系.
美国媒体法的灵魂是宪法里十项人权法案修正案中的“第一修正案”,即宗教言论出版自由等等. 两百年来,这条媒体“圣经” 像开了盖的魔瓶,把牛鬼蛇神全都放了出来. 记得毛泽东也曾放过鬼,但后来收了,敬而远之. 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历来对鬼不感冒,人鬼两大境界,泾渭分明. 美国则是人鬼不分,因为不管天堂还是地狱全由上帝管着. 但是牛鬼蛇神们也别高兴太早,还有另外九条修正案互相牵制着呢,比如说保护国家利益和个人隐私. 媒体中的很多官司,都搭上这两点限制. 可以说一部美国媒体官司史,就是三者在主唱“三国演义”. 我自己选了分析公民可不可以当众焚烧国旗或用国旗做裤衩招摇上街; 小组则选了狗仔队可不可以开个直升飞机架在某电影明星的私人游泳池顶上偷拍其裸泳. 结果是,Frank非常鄙视我这个来自共产主义教育国度的观点,给了个D,令我大败亏输,好在小组赛拿了个B,总分才得以勉强拿个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