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9

上次有人发了个二战德国装甲部队的军歌,蛮好听的,现在找不到了,那位能提示一下?

[复制链接]

507

主题

2099

回帖

214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49
发表于 2007-3-13 23: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谢!
日日深杯酒满,
朝朝小圃花开.
草堂春睡足,窗前日迟迟!

2254

主题

30万

回帖

2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68062
发表于 2007-3-13 23: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PG决定了脑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主题

2099

回帖

214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14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0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回下载收藏了!
日日深杯酒满,
朝朝小圃花开.
草堂春睡足,窗前日迟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5708

回帖

7672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7672
发表于 2007-3-14 13: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一下,感觉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回帖

5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9
发表于 2007-3-15 14: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 不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5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顶贴雷锋班班长

积分
17879
发表于 2007-3-15 18: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阁下是新纳粹吧
逝者安息,生者常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1

主题

2891

回帖

4727

积分

论坛元老

资深老浩子

积分
4727
发表于 2007-3-15 2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时候最最邪恶的东西总是表现出最最迷人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572

回帖

356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566
发表于 2007-3-16 10: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总被深深铬在人们的心里,但总有相似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8

主题

8368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11954
发表于 2007-3-16 1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听听据说是“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的:Era - The Mass,这首歌出自 Era 第三张专辑《The Mass》里的同名作品——它其实并非传说中所谓的“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SS闪电部队在前进”!这实在是网络上典型的以讹传讹,我当初也是受害者。但犯错并不可耻,明知故犯和执迷不悟才令我不安。错误的版本牛头马嘴五花八门,我就无须赘述。这里就说说我经过多方考证和推敲得出的结论,可能一己之见失之偏颇,欢迎指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此为知也。为了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都去做那部分少数人,掌握真理的那部分少数人——

“The Mass”从风格上它传承了 Eric Levi 匠心独具的融合流行、摇滚及古典乐,经过截枝去叶后而产生简洁有力的音乐风格,颇具魔幻色彩,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时而如摩西开海的壮阔,时而又像沙漠中拖动巨石的孤寂;从来源上讲它来自于脍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与《Era II》的经典曲目“Divano”的共熔一炉;从语言上讲歌曲所唱的并非德语或法语,而确实是拉丁语(这是我在论坛跟一些行家讨论得出的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德国党卫军军歌是个谣传了。很简单的道理,难道德国军歌还能是其他语言么?而且跟盛传的歌词根本不对口!?下面贴的是正确的歌词,附带上 MV,哈哈!

Era - The Mass [MV]

Semper crescis
Aut decrescis
Vita detestabilis
Nunc obdurat
Et tunc curat
Ludo mentis aciem

Nunc obdurat
Et tunc curat
Ludo mentis aciem
Egestatem
Potestatem
Dissolvit ut glaciem

Divano
Divano me
Divano messi
Divano messia
Divano messia
Divano
Divano me
Divano messia
Divano messia

Sors salutis
Et virtutis
Michi nunc contraria
Est affectus
Et defectus
Semper in angaria
Hac in hora
Sine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Divano
Divano me
Divano messi
Divano messia
Divano messia
Divano
Divano me
Divano messia
Divano messia

In divanooooo

Sors salutis
Et virtutis
Michi nunc contraria
Est affectus
Et defectus
Semper in angaria
Hac in hora
Sine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Divano
Divano me
Divano messi
Divano messia
Divano messia
Divano
Divano me
Divano messia
Divano messia

Hac in hora
Sine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Quod per sortem
Sternit fortem
Mecum omnes plangite

歌词翻译:

哦命运,
象月亮般
变化无常,
盈虚交替;
可恶的生活
把苦难
和幸福交织;
无论贫贱
与富贵
都如冰雪般融化消亡。

可怕而虚无的
命运之轮,
你无情地转动,
你恶毒凶残,
捣毁所有的幸福
和美好的企盼,
阴影笼罩
迷离莫辨
你也把我击倒;
灾难降临
我赤裸的背脊
被你无情地碾压。

命运摧残着
我的健康
与意志,
无情地打击
残暴地压迫,
使我终生受到奴役。
在此刻
切莫有一丝迟疑;
为那最无畏的勇士
也已被命运击垮,
让琴弦拨响,
一同与我悲歌泣号!

看看那些可笑的论调:“大家会觉得听着耳熟,好象在哪个栏目里播放过?对!传奇栏目用该曲作为二战题材记录片(关于闪电战的记录片里用的最多)的背景音乐、央视用这首歌做为新闻事件的背景音乐。大家可以边听边感觉一下,该首歌曲确实很有气势,雄壮的军歌,有气势,简短的歌词,有如刀削的快感,有一种美感!!”

起初,是因为是一个颇纳粹的朋友发送给我的这首“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并附送了歌词。言之凿凿让我信以为真,我还真的惊叹于歌曲的萧飒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但后来谈论之余,他们说这根本就是首“圣歌”,而非“军歌”。令我颇为之难过:感觉这首歌好像被抽掉了脊椎似的。现在好了,要怪就怪 Era,要怪就怪 Eric Levi:竟然可以这样将一切融合得有如天成,几可乱真!?

略有见识的保守派坚持说“这是在原来歌曲上进行了重加工和填词,当然不是原来的德语了”——没错。“The Mass”是改编自《Carmina Burana》。我想这也是谣传之所以成为谣传的真正原因了,因为据说“二战期间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也改编于此”,导致调子相似而张冠李戴以为 “The Mass”就是纳粹军歌。这个据说我无从证实,但这样的解释从上下文的逻辑来看无疑是合理的。总之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可能同曲,一定异工。或者说他们只是各自都从《Carmina Burana》吸取了一些元素。

而据说真正的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叫《Panzerlied》,作者是 Von Oblt. Wiehle,作于 25. Jun 1933。

Von Oblt. Wiehle - Panzerlied

Ob's stürmt oder schneit,
Ob die Sonne uns lacht,
Der Tag glühend hei?,
Oder eiskalt die Nacht.
Bestaubt sind die Gesichter,
Doch froh ist unser Sinn,
Ja unser Sinn;
Es braust unser Panzer
Im Sturmwind dahin. Mit donnernden Motoren,
So schnell wie der Blitz,
Dem Feinde entgegen,
Im Panzer geschützt.
Voraus den Kameraden,
Im Kampfe ganz allein,
Steh'n wir allein,
So sto?en wir tief
In die feindlichen Reihn.

Wenn vor uns ein feindlicher
Panzer erscheint,
Wird Vollgas gegeben
Und ran an den Feind!
Was gilt denn unser Leben,
Für unsres Reiches Heer,
Ja Reiches Heer?
Für Deutschland zu sterben
Ist uns h?chste Ehr. Mit Sperren und Tanks
H?lt der Gegner uns auf,
Wir lachen darüber
Und fahren nicht drauf.
Und droh'n vor uns Geschütze,
Versteckt im gelben Sand,
Im gelben Sand,
Wir suchen uns Wege,
Die keiner sonst fand.

Und l??t uns im Stich
Einst das treulose Glück,
Und kehren wir nicht mehr
Zur Heimat zurück,
Trifft uns die Todeskugel,
Ruft uns das Schicksal ab,
Ja Schicksal ab,
Dann ist unser Panzer
Ein ehernes Grab.

歌词翻译: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沙。
当敌人的坦克露出踪影
我们加大油门全速向前!
我们生命的价值
就是为了我们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德国而死是至高的荣誉!
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
我们在坚实的装甲板后像闪电一般冲向敌人。
与同志们一起向前,
并肩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深扎进敌人的(坦克)队列
面对敌人所谓的屏障
我们给予轻蔑的嘲笑
然后简单的绕过;
如果前面的黄砂之中,
隐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胁,
我们就找寻自己的道路,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尽管党卫军在战争期间恶名昭彰,在纽伦堡法庭已经被宣布为犯罪组织,但多数德国本土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不包括那些从占领地招募来的志愿人员)的作战素质还是极高的,尤其是几个党卫装甲师,如SS第1装甲师,“杀手虎王”米契尔·魏特曼就出身该师。如果不考虑其它非审美因素的话,这首歌的乐感还是相当不错的,体现了德国军歌的激昂雄壮的传统,甚至不输于很多俄国的战时歌曲。

如果你听这首歌,因为年代很久,它不像现在的摇滚和金属音乐节奏感那么强。但是他充满来自战场的激情,让人热血澎湃!他是一首真正军人的歌;一首只有经历过战场,信赖战友,以坦克为生命的军人的歌!

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之所以能横扫欧洲,其对人民精神上的控制是有很大关系的。希特勒本人就是个出色的、极富鼓动力的演说家,还有戈培尔等一帮宣传高手,德国人民就像在精神上打了安非他命一样,敢与全世界抗衡。德国是个公民整体素质非常高的国家,那里出了无数最顶级的音乐家。在二战中,德国军队可能是音乐素养最高的。

其实在当时的德国,最有名的应该是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每次纳粹集会时,这是必放的曲目,伴随着纳粹军队到处征战,成为了那个年代纳粹军队的音乐代表。它出自瓦格纳的代表作--超长系列歌剧《尼龙伯根的指环》。《众神的黄昏》正是这部系列歌剧中的第四部,其余三部分别为《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此剧长达15个小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全剧情节曲折,围绕黄金魔戒的失而复得,演绎出一连串悲喜故事,到《众神》时达到高潮,最终女主人公殉情亡夫,大火吞噬诸神及天宫,指环回归莱茵女仙。《众神》中昂扬壮烈、激动人心的旋律占去大半,与崇尚英雄主义的大众心理不谋而合,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希特勒这么喜欢它。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战后被以色列列为禁播曲目,不过以色列人也认为,不听瓦格纳的音乐,实在是艺术上的一种损失。

不过令我感到奇怪的,如果这就是传说中真正的“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它的曲子应该跟“The Mass”类似才对!?而这个疑问最好的解释我想应该是:据说当时德军军歌众多,非此而已,也许是即彼啊。当时,是据说,仅仅是据说;反正我本意也仅仅是辟谣(还没想过立说)。接着要说说幕后主角了:布兰诗歌。
关于《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

《布兰诗歌》被誉为古典音乐中的流行曲,几乎无人不晓了。哪怕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也常能在影视,广播等媒体中领略其一二。描述中国足球命运的纪录片把它作为插曲,影片《天生杀人狂》把它当作配乐,拳王霍利菲尔德把它作为出场曲,连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都曾斥巨资想买其版权,可见此作品的流行程度。

“Carmina Burana”其实是拉丁文,翻译成英文是“Songs of Beuren”, Beuren(音译布兰)此乃古地名,发烧友如雷贯耳的“布兰诗歌”就是由英文翻译而得名;也有称为《博伊伦之歌》。

究其根源,它是一部十三世纪的神秘诗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亚修道院内多少世纪不为人知,一旦被公之于众后震惊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仿佛它来自天国,而非人间产品。

《布兰诗歌》作为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杰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847年,德国学者施梅勒以《布兰诗歌》为标题出版了1803年在德国上巴伐利亚洲的布兰修道院里发现的诗歌和戏剧古卷,在思想界、学术界和艺术领域引起了震动,这些用艰深的中世纪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语写的诗歌和戏剧出自13至14世纪的游荡诗人,他们是中世纪英国、法国及德国各地的流浪学者及神职人员,以写作赞美酒及狂欢放荡生活的讽刺韵文和诗歌而著称,《布兰诗歌》集中体现了这些游荡诗人的创作风格。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庄重的爱情诗和放纵的情歌,也有宗教诗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诗,也有针对教堂和政府的讽刺诗。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长期生活在巴伐利亚,在1935年读到《布兰诗歌》的德文翻译时,受到极大震动,他以粗犷有力、热情奔放的音乐赋予这部奇异的诗篇以新的、永恒的生命。他从这部诗稿中选取25首诗歌,谱成这部《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歌词使用了拉丁原文,于1936年完成,它的整个标题是《布兰诗歌,为独唱、合唱创作并伴有器乐及奇妙舞台场景的世俗歌曲》。在继承古典作曲法基础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节奏上加重打击乐成分,使《布兰诗歌》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得非常完美。

序诗部分壮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图借助吟唱与谛听来建立起一座神庙;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轻快、明亮中蕴涵着悠远,合唱男女声部交替呈现宛如时序中的昼夜变化;第二部分“酒馆”则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运用优伶式的假声与转调,有如在描绘一个假面聚会的场景中人们醉生梦死的世态;但奇怪地是,欢腾的场面似有幽灵掠过的阴冷;第三部分“爱”中,有着对爱的渴望的宣泄和对爱的忧伤的赞美,以及对情欲的质朴的歌唱,其中,女声吟唱 “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华美而凄艳,已经成为演唱会中的经典保留曲目。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在这首作品里,奥夫可以说是融合了古代希腊戏剧、中世纪神秘剧本、巴伐利亚民谣戏剧,透过怀旧的素材却创作出语汇新颖的乐章。在创作的技法上,奥夫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形的乐句大量的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绝的能量,挑动现代听众的情绪。布兰诗歌的和声是那样朴素简单,对位法虽受到限制、声部运用多而不杂,音乐情绪随着不同歌词与演唱编制变动,音乐呈「块状」进行,力度从极弱到极强是那样率性,往往没有渐强渐弱的缓冲,不过却隐约有股强烈的内在的逻辑性。

这种 Scenic Cantata 的形式可以说是结合了戏剧、音乐与宗教的清唱剧,在布兰诗歌成功之后,奥夫又分别在1942年完成「卡图利诗歌」、1951年完成「胜利女神」,三首作品统称为「胜利三部曲」,是为他最后欢迎的曲子。
Era/创世纪

Era,英文原意为“时代、世纪”,是一个风格与 Gregorian(格林高利合唱团)接近的音乐团体,其灵魂人物是法国音乐家 Eric Levi。关于 Eric Levi,我们所知的确实不多,甚至也只在Era的作品中见过他的名字。而且他也不属于高产型的音乐家。Era至今为止仅发行过3张专辑一张精选集,分别是1998年的《Era》、2000年的《Era Ⅱ》、2003年的《The Mass》和2004年发行的《The Very Best Of》。发行数量并不多,但都是颇受欢迎的作品。Era系列几张作品获得的成功反响,为他与日俱增的名气奠定了优厚的基础。

如果说 Gregorian 是在 Enigma 第一张专辑的音乐风格基础上强化格林高利圣歌和宗教元素而发展出来的,那么同样也可以说Era是借鉴与继承了 Enigma、Deep Forest、Gregorian 等名家的成功元素并加以进化创新而生的。总体来看,Era 与 Gregorian 两者的音乐类型都是圣歌与现代器乐的融合,甚至乍听起来,还颇为相似。不过学习并非罪,刻板模仿才是可耻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Enigma那样能开一派之先河的。如前所说,Era本来就是对前人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比以前是否有所突破和变化。而经过市场考验的结果是上,Era成功了。

比起 Gregorian 全男班的阵容(Sarah Brightman 的献声毕竟是少数),Era 无论在和声还是领唱上,都加重了女声的成分,因而整体风格都显得更柔和、更温暖。我觉得 Gregorian 的歌声像高居圣坛之上的肃穆之歌,多少有点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Era的则更人性化,像是就在我们身边的平民歌声。这里并无任何褒贬之分,纯粹只是我个人感觉上的不同罢了。而且由于女声的加重,Era的声部明显比Gregorian来得更丰富,而且女声领唱的戏分更重了。此外,Gregorian 很注重乐曲的整体氛围的营造,而Era的曲子旋律性更强,很易上口,感觉上更流行化一些吧。这也许正是Era成功的秘诀之一。

Era 融合了不同的乐风-其中包括歌剧和舞曲,创造出来的结果可被形容为最极至的音乐实验。Era 以这首《Ameno》发挥传统宗教音乐鼓舞人心的特质,并使用唱诗班来制造肃穆甚至几乎神圣的气氛,同时以如剃刀般尖锐的吉他刷弦衬托出旋律。Era 替法国卖座喜剧片《时空急转弯》谱写配乐时,发展出自己独创的乐风,这种乐风融合了硬式摇滚和葛利果圣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8

主题

8368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11954
发表于 2007-3-16 1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0 05:30 , Processed in 0.0903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