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2

小评跨文化翻拍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1091

回帖

1773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1773
发表于 2006-10-25 17: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拍就是好
经典是什么?就是别人学习的榜样!
榜样是什么?就是别人膜拜的对象!
那么怎样的榜样才能被人效仿?而且是不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效仿?
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人们对这些不断被效仿的事物产生兴趣?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过去的记忆,总是被不断想起,不断回味。
过去的事物在时间的流逝中开始褪色,开始淡化,这种生生的忘却是一种疼痛。为了不痛,只能重复当初的记忆,甚至比记忆更美更好。
所以我们看到了那些不断被翻拍、重组、借鉴的名著、电影、电视剧、音乐、服装,甚至容颜。
过去的记忆是今天故事的前世,今天的故事是过去故事的重生,翻来覆去,轮回而过,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变的是灵魂,变化的是包装!

跨文化翻拍之一:夜宴
众所周知,《夜宴》取材于莎翁名著《哈姆雷特》。莎翁的作品,是英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作,尤其是《哈姆雷特》,不知在多少的西方书籍中、西方舞台剧中被多少次引用和重现,可以这么说,莎翁的作品尤其是《哈姆雷特》,在西方的文化地位中不亚于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

当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差甚远,要想通过东方文化的手段,来表现一个西方文化的精髓,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我们的冯大导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通过一个五化十国那段没有多少人了解的历史背景,把莎剧硬生生地改成了一段中国传统的宫廷之争,同时,还要保留莎剧的华丽台词,又要兼顾现代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程度。结果呢,相信大家都是明眼人,《夜宴》最终淹没在观众的口水中。

按理说,冯大导演本不是拍这类片子的高人,但他人家玩腻了本来自己很善长的庸俗贺岁年,偏要学学张大导演、陈大导演,玩起花费巨资的虚无历史大片,虽然没落到如《无极》那样的千夫所指的地步,但冯大导演的金字招牌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本人认为,他老人家应该还没有悟出莎翁的《哈姆雷特》的精神内涵,更不熟悉那种西方传统的骑士精神,那种隆重的宫廷艺术,当然更不懂那种基督教中的救赎的意味。可以这么说,冯大导演只是依葫芦画瓢,改变一下文化背景,换一堆人名,然后故事结局变化一下,故事的重心偏移一下。可想而知,这样的跨文化背景地如此翻拍,成功率能有多高?

当然,借着冯大导演已往的好名声以及观众对冯大导演的小小个人崇拜,《夜宴》的过亿收入在票房上仍是相当成功的,但能否成功地代表香港竞争当年的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本人持保守估计。

跨文化翻拍之二:无间行者——即美版《无间道》
2002年,刘伟强大导演拍摄的《无间道》一举成名。从此后,关于卧底的电影、电视剧风靡一时,以至于美国好莱坞也要跟着趟趟这混水,其最终成名产物就是这美版《无间道》——《无间行者》。

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中美《无间道》四个主角之间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角色:陈永仁
香港演员:梁朝伟        美国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曾有花瓶之称的帅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好莱坞可算得上少年有成、英气博发的优秀年青巨星。才刚刚过了30岁,因参演了《泰坦尼克号》、《猫鼠游戏》、《飞行家》等巨片的男一号,在观众眼中,他的眉宇之间,透着那股亦正亦邪的气质,与陈永仁的角色需求不谋而合。

但我们的梁大哥扮演的陈永仁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在他老人家的眉宇之间,都透着那股悲情色彩,相信这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换句话说,也许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去扮演刘健明这个角色更合适。

角色:刘健明
香港演员:刘德华        美国演员:马特.戴蒙

刘德华可算得上成名已久的巨星,而马特.戴蒙相比而言在好莱坞只是最近比较热门而已,曾在《伯恩的身份/谍影重重》以及其续集《谍影重重2》以及《辛瑞那》出演男一号,以前曾在《拯救大兵瑞恩》、《十一罗汉》、《心灵捕手》、《天才瑞普利》等扮演配角。

虽然刘德华也马特.戴蒙的表现赞赏有加,但观众心里都清楚,马特.戴蒙并没有把刘德华在人物内心刻画上面表演得更出色,甚至不如。

角色:黄警官
香港演员:黄秋生        美国演员:马丁. 辛

美版《无间道》对这个角色很淡化,估计很多人看了美版《无间道》后都对马丁. 辛没有多少印象。相比而言,港版《无间道》中黄秋生这个老戏骨扮演的黄Sir更丰满立体。特别是他与陈永仁之间的感情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影片更感人更生动。

角色:韩琛
香港演员:曾志伟        美国演员:杰克.尼科尔森

与港版不同的是,美版《无间道》中最最出彩的当属杰克.尼科尔森这个老戏骨了。与曾志伟一样,他所扮演的黑社会老大绝对够凶够精的!

综上所述,美版《无间道》的角色与港版比起来,仍是有一段差距的。虽然美版只是根据一部电影剧本来改编成美版好莱坞的电影,但终究因为文化上的差异,美版并没有把港版中所阐述的极具佛教色彩的思想表现出来。港版《无间道》一开始就说明,无间一词代表的正是最深层的地狱,暗示着无论是正方还是邪方卧底的心理,都是始终在那种类似于最深层的地狱中煎熬,很完美地表达出东方文化中善恶循环因果报应的理念。但美版《无间道》无论如何因为文化上的差距,在这点上是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就算表现得出来,西方人都有多少观众能够明白?

总体来说,美版《无间道》最终只沦为一部比较精彩的警匪片,而原剧本中的善恶轮回、人无所谓善恶只看德行的佛教思想荡然无存。当然,在票房方面,因为美元本来就比人民币值钱,加之世界电影一向是以好莱坞为榜样的,所以,《夜宴》的票房相比而言那是不可比拟的。虽然《无间行者》向奥斯卡进军的目标是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但我看成功率不会太高,毕竟比起今年的《卡波特》、《断背山》,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差距的。虽然现在IMDB评分是8.6,那也只是现在在北美热映的效果,最终IMDB评分应该在8分左右,8.3以下了。

其他比较成功的例子
看上面两则例子,似乎我的意图是想说,跨文化翻拍虽然能获得不错的票房,但是终究不能完全地表达原作意图,多多少少有些差距,而想获得奥斯卡,基本上是无望的。

但在恐怖片圈子里,清水崇翻拍的《不死咒怨1、2》、戈尔.维宾斯基翻拍的《午夜凶铃》,虽然也是跨文化翻拍,但恐怖效果美版的确不亚于日版,甚至更强;只是中田秀夫基翻拍的《午夜凶铃2》略显差距。

从这些比较成功的例子来看,它们的成功可能是,虽然电影剧本取材跨文化,但影片观看效果、剧情和精髓的理解是不需要文化差异的。

小评
因此看来,翻拍异国文化的名片、名著,也并不总是失败,当然,关键是看这翻拍中异国文化差异对观众观看、理解电影的情节和精髓是否有影响。但无论如何,翻拍电影的票房总不会差,至少导演您老的名声是否因此而影响,那就看您老的水平了。并不是任何经典都能跨文化翻拍的。所以,当您老想翻拍一部跨文化的经典名作时,可得悠着呢,至少,看看我们冯大导演此次进军奥斯卡的效果后,再作投资分析吧。

文:ccjjy2k/独影随行的碟人                     于2006/10/25
欢迎来偶的博客坐坐:
http://www.mtime.com/my/ccjjy2k

6

主题

428

回帖

56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7
发表于 2006-10-25 23: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拍要看观众接受能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431

回帖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7
发表于 2006-11-17 16: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第一句就感觉楼主要反讽了,呵呵。
个人感觉翻拍的结果反应的还是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看相同的故事出发点不同。
就像我们看无间道,看的是人性的矛盾和无奈,特别的影片的名字和开始那一段对无间地狱的阐述,特别能反应导演的出发点;再看美版无间,就是一部构思巧妙、故事精彩的黑社会商业片,如果我没看过无间道,我就会是这样一种感觉,仅此而已。
而且演员的表演体现的是导演的意图,其实莱昂那多和马特达蒙都是很好的演员(参见《不一样的天空》和《心灵捕手》),导演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手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演的更好。说起莱昂那多总觉得很可惜,自从他被马丁·西科塞斯发掘之后,表演的层次感就越来越差,每个角色都是模式化的皱眉发狠,全然不见他在《不一样的天空》和《猫鼠游戏》中的精彩演绎,希望他能另寻名主。马丁·西科塞斯已经不是《出租车司机》和《愤怒的公牛》那个时代的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3 09:23 , Processed in 0.078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