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M2与M1剪刀差创纪录

[复制链接]

673

主题

564

回帖

161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611
发表于 2009-2-17 14: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央行于去年10月底和11月初宣布将1年期央票和3月期央票由原来的每周发行改为隔周发行。1年期央票自2008年12月起暂停发行,而3月期央票则仍维持隔周发行。就在上周四(2月5日),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发行30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为0.9650%。本次发行显然打破了最近3个月隔周发行的常规,但这是否意味着3月期央票发行将重新恢复到每周发行仍不得而知,央行对此也未作出公告。

M2增18.79% 与M1剪刀差创纪录
  央行公布1月货币数据,M1增速意外放缓至6.68%,居民户人民币贷款猛增1214亿
  ·1月新增贷款1.62万亿,创历史纪录
  ·M2增速18.79%,创2003年12月以来新高
  ·M2和M1增速间的剪刀差创出了历史最大纪录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是1997年以来新高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在1月的信贷数据中得到了更加集中的反映。
  昨日,央行公布的1月货币运行数据,印证了市场关于"天量"信贷投放的预测。1月当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已达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4.91万亿的三分之一。
  虽然充沛的信贷供应量是经济复苏的希望,但昨日花旗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KenPeng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的分析报告中写到,1月短期融资(包括票据)接近三分之二,表明当前的融资项目仍不足以吸引银行充沛的流动性,银行依旧倾向低风险、低回报的项目,目前的信贷环境尤其不利于中小企业。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明显的"舍收益重风险"经营策略,或有助于银行规避在经济下行期不良资产的反弹。同时,某银行上海分行高层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今年的大基建战略可能导致贷款集中度提高,同时票据比例占比较多,"对此局面,银行资产匹配、风险控制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数据解读1
  新增贷款结构失衡实体企业借贷仍难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月新增贷款主要来自企业贷款。其中,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占比92.59%,居民户贷款仅增加1214亿元,占比7.41%。
  新增贷款的期限结构失衡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的1.5万亿元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短期贷款仅增加3404亿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就占到新增贷款总规模的38.5%。
  "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大概也就30%左右,大部分还配套给了政府主导型项目,而票据融资占比更接近40%,表明虽然信贷数据增加得多,但也显现出银行对实体经济惜贷的情绪没有缓解。"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据了解,以往票据融资的占比只有5%左右,但去年底以来,票据融资占比就逐渐增加。"可以推断出其中有一部分属于企业短期借贷,并没有用于投资,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里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数据解读2
  M1增速反常放缓企业投资不活跃
  央行数据还显示,至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在2009年M2要实现的17%的增速目标之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M2和新增贷款均超常增长的情况下,狭义货币供应量 (M1)增速不但没加快,反而略放慢。1月末,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同时,M2和M1增速间的剪刀差创出了历史最大纪录。
  对于"M2增速符合预期、M1增速明显低于预期",昨日有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投向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而固定资产项目尚未到位,导致一部分闲置资金定期化。而去年12月M1增速的明显提升,可能有财政存款的"一次性项"在里面,因此1月在"一次性项"后导致M1增速回落。
  专家认为,这一现象也意味着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存款定期化态势仍在继续,同时也反映了当前企业部门投资仍不活跃,信贷激增主要靠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相关的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拉动。
  数据解读3
  居民户贷款增千亿消费信贷回暖可期
  数据还显示,1月份我国居民户人民币贷款猛增1214亿元,较去年月均几百亿元的金额有明显增长。专家分析认为,在国家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带动下,消费信贷回暖可期。
  主要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也显示出这一现象。中国工商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工行1月份个人贷款新增近160亿元,呈现出回暖迹象。
  住房贷款在居民消费贷款中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其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贷款的增速。数据显示,1月份主要反映住房贷款的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达593亿元。工行1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32亿元,是2008年全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量的20%。
  深层解析
  银行"舍收益重风险"信贷高增长难以为继
  对于银行目前的谨慎心态,昨日海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经济走势尚不明朗时,银行在扩大信贷号召下,更多选择票据融资,是控制风险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在高收益的贷款和低风险的票据贴现之间,银行做出了首保票据融资这一类债券投资的选择,是其"舍收益重风险"战略的明显体现。
  而在KenPeng看来,出于对风险的厌恶,银行廉价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安全性高的大型企业,但其中一些资金的收益已低于存款利率。根据其提供的数据,目前针对上述融资项目的平均利率约2%,虽然比6个月企业存款利率(1.98%)略高,但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2.25%)。
  对于上述判断,上述银行高层也表示认可,但同时强调,在这种战略支配下,收益压力对于中小银行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中小银行缺乏项目贷款的营销能力,但当前的信贷扩张更多体现在票据的转贴现上,仅通过点差来提升资金收益。"
  昨日路透参考率报价也显示,1个月到期票据转贴现买断年利率为1.4877%,较去年底的2.0811%已大幅下降。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则显示,随着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走低。今年1月当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0.9%,环比低0.34%,同比低1.42%;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0.9%,环比低0.32%、同比低1.91%。
  此外,对银行的经营策略影响在于,有资格开票的企业都具备相当规模,1月票据业务的快速增长,也是银行贷款客户集中度提高的一个反映。一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大型项目、企业在银行内部贷款占比提升过快,未来会增加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比例,银行在行内资金匹配方面需要做出调整,包括吸储战略。
  不过,一位经济学家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银行资产控制和整个经济的提振这两个命题下,必要的时候,决策层可能必须做出抉择。
  而出于对未来经济走势不确定性担忧,银行的谨慎还导致相当多银行资金仅在银行体系内流动(票据转贴现激增)。
  对此,昨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预测,由于前几轮经济周期的验证以及未来出口增长的大幅放缓,今年底信贷增速有可能减缓至15%左右。而从本报收集的相关专家预测,目前行业普遍认为最晚今年4月初信贷增长即明显减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18 15:37 , Processed in 0.0780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