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18

茶水当尿验 的确会“发炎”,丁香园公布结果!

[复制链接]

90

主题

6194

回帖

8297

积分

网站编辑

...

积分
8297
发表于 2007-4-10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部检查结果报告PDF版本下载地址: http://www.dxy.cn/tea.pdf
注意:由于报告含有多张图片,大小在12M多,建议下载到本机阅读,不建议在线直接打开,否则会等待较长的时间。

报告的结尾部分有“茶叶成分分析”方面的专业文献7篇,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www.cqvip.com)免费提供,特此鸣谢!

相关媒体报道:

■ 2007年4月10日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 毛群安

“我们希望媒体记者在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前提应该是尊重科学,应该首先了解这项服务,而不是像这样别出心裁。尽管现在经过多家医院化验结果证实了,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挽回这个媒体事件给公众所造成的对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误导呢?”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ppg=12#8729953

■ 东方网-东方评论《孰料茶水真会"发炎"! 》

““茶水发炎”风波的前前后后,恐怕能让我们的传媒及其从业人员警醒起来,千万别有意出别人的洋相,指责人家“发炎”,而恰恰丢掉了自己的脸面,暴露了自己的“炎症”!”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70409/u1a2749577.html

■ 《人民日报》4月9日文章:白剑峰 《茶水当尿验 的确会“发炎”》

“医学专家指出,“以茶代尿”是缺乏基本医学常识的表现,极大地影响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影响了医患和谐,这种行为很不严肃。”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ontent_12768940.htm

■ 《人民日报》4月9日“人民时评”:白剑峰 《“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茶水验尿”都是值得媒体反思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可能恶化本已紧张的医患生态,而且使更多的媒体和群众受到误导,给社会制造了不和谐音符。”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ontent_12768942.htm

■ 《健康报》4月9日文章: 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检验技师 张时民 《反思“茶水发炎”事件》

“不恰当的暗访会给技术领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会给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特别是对专业问题不准确的报道,其负面影响对普通人所造成的“阴影”很难消除。”

■ 中央电视台CCTV-1,4月9日早7点,“朝闻天下”节目介绍《“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

■ Jinwsapa:从茶水发炎想到狼来了的故事

“建议张/柴二位记者重温一下“狼来了”的经典故事,反思一下自己的既不专业也不客观的“大作”给医学检验界带来的巨大伤害,给救死扶伤者一个诚挚的道歉。”
http://www.dxy.cn/blog/jinwsapa/index.html

■ 临床医生评论:“喝的是茶,尿的才是尿”

“在“茶水门”事件中,某媒体为了他们的卖点,以“有罪推定”的固有思维演绎了一场针对医疗界无聊的恶作剧,置医患信任于不顾,捉弄了医务人员,愚弄了百姓,毒化了医患关系,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1&ppg=4#8711905

■ 检验科医生对“茶水代替尿液检验”的检验学解释

“小科普: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会出现“红细胞”或“潜血”阳性报告?
小科普: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有的镜检也会报告发现红/白细胞?”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1&ppg=5#8711980

■ 北京双全律师事务所主任 邓江华律师 点评:“茶水尿常规检验”事件

““茶水事件”中记者对外发表的言论因为缺乏合法有效的证据支持,涉嫌侵害医院的名誉权。一旦医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记者和媒体败诉的可能性非常大。 ”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1&ppg=5#8712016

调查内容由丁香园网站负责收集整理,无版权声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90

主题

6194

回帖

8297

积分

网站编辑

...

积分
829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8: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6194

回帖

8297

积分

网站编辑

...

积分
829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8: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6194

回帖

8297

积分

网站编辑

...

积分
829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8: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医生评论:“喝的是茶,尿的才是尿”

临床医生评论:“喝的是茶,尿的才是尿”


前言:“我们被茶水泼了一身,我们就用茶水为自己正身。”

2007 年春天发生的“茶水验尿事件”名噪一时,着实让策划此新闻事件的媒体和记者风光了一把。在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上撒一把盐,烧一把火,媒体也颇有伸张正义、大快人心之意,用茶水泼了医院和医生一身的狼狈。

就在此事在全国惹得沸沸扬扬,医生群体又一次成为“千夫所指”之时,一场全国性的医务人员的专业行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自发展开。仅仅用了50个小时,全国近百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就自愿、自费地完成了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的检测。茶叶是自己买的,挂号费是自己出的,检验费也是自己掏的,所有的检验化验申请单都用了“茶燕飞”的化名,然后汇总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何会有如此劳民伤财,甚至有些无聊的举动呢?医生们表示:只为回击那些不负责任的错误报道和恶意的中伤,用清澈的绿茶为自己正身。

从反馈回来的数据看,用茶水做尿常规检测的化验结果鲜有正常,在136份化验单中,有127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不是尿胆原被检出就是尿比重降低,而细菌超标、酮体检出、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是全国近百家三级甲等医院与“茶尿事件”中的6家医院同流合污,共同欺骗大众?还是少数媒体本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不负责任地恶意中伤呢?值得我们深思。

1、媒体选题的“有罪推定”

“茶尿事件”缘起于某媒体的“3.15”新闻策划,把“医疗黑幕”与“消费者权益”在3月中旬进行完美的集合,媒体的炒作思路异常清晰。“3.15”是贩卖负面新闻的好时光,也需要负面的材料去填满报纸的版面。于是记者第一个就想到了阳光与阴影、想到了关乎民生的医疗界,于是就去咨询并非专业的“专家”以寻找阳光下的阴影。“专家”的一句戏言,再经过记者一番“费脑筋”的选题策划,以“有罪推定”的固有思维,终于找到了一个新颖的好卖点:谎报病史,“茶水当尿验”,以往只有在“诱导犯罪”小说里才有的一幕在杭州的十家医院上演了。

结果出来了,居然很多都是异常的,如何解读呢?记者在欣喜之余还是很小心,但小心的是怕设备有问题而不是谎报病史和“茶水当尿验”本身有问题。记者买来了标准的专用测试液,这次,那些“茶水中发现白细胞”的医院给出的化验单上都是:“这不是尿样,请另取样本来检测”。

于是记者的结论出台了:以茶水做试验,茶水“发炎”了、“茶水”是不可能发炎的、是有人在让“茶水”发炎。一缕阴影被固定在了3月杭州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这些医院的工作作风极不严谨,像这样的医院能让患者放心吗?谁又能排除这种“马虎”不会发生在患者身上呢?记者成了好汉,医生成了妖魔。

在“茶尿事件”中,某媒体也貌似公正地请出了两位专家,一位是茶叶生化专家,另一位是检测仪器方面的专家,茶叶生化专家和仪器测试专家都对茶中检出白细胞都表示无法理解。但是断章取义的恶习又一次在这里暴露无遗:为什么不让茶叶生化专家和仪器测试专家直接对话?为什么对检验过程最了解的检验人员没有声音?为什么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的医生没有声音?

2、医生看病的“有病推定”

与司法过程尽量避免“有罪推定”正好相反,医生看病恰恰要遵循“有病推定”的原则。判案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看病不能漏掉一个病人。任何一个挂号的就诊者,医生应当首先将其看作“有病的人”,因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在身体和心理完全健康的前提下去医院挂号就诊。而医生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病史主诉+实验室检查”。医学是知识、经验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三者缺一不可,“茶尿事件”中的医生根据记者伪造的“尿痛”病史,并结合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尿路感染的诊断无可非议。如果记者在非典肆虐期间去医院就诊,告诉医生自己有咳嗽的症状,然后在腋下夹一个热水袋去量体温,医生也会把记者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例而拉去隔离的。医生在诊断尿路感染时主要还是参考病人主诉、体征等因素进行的,而女性由于其生理解剖的特点,其尿道较男性短而直,更利于细菌进入,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等疾病,有数据统计女性的尿路感染是男性的8-10倍,所以当一个女记者去告诉医生自己“尿痛”的时候,即使尿检异常不够诊断标准,医生在排除其它原因情况下仍可予以治疗。

医生自古以来的信条认为:医生与患者是与疾病进行战斗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面对同一个敌人——疾病,因此患者来就医的目的是希望医生解除他的痛苦,患者不会置自家的性命健康于不顾而来搞恶作剧。医生们都相信患者所陈述的痛苦是切实的存在,而不是恶意的谎言,医生从来也不会去设想患者送来的小便标本不是小便,而可能是茶水、酱油或啤酒。基于这个医患信任的“有病推定”前提,并且大自然的规律决定了人在小便时决不会尿出茶水、酱油和啤酒,因此制造医学检验仪器时没有设计能够区别茶水、酱油和啤酒的步骤,制定小便检验操作规范时也没有设定程序以区别白细胞和茶水中的颗粒。正如记者所讲,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现代医学仪器也很先进、精密。但这个严谨、先进、精密、镜检的基础,依然是医生对患者的信任和“有病推定”,并没有把媒体记者搞恶作剧的情况给设计进去。

3、做有良知的新媒体

谎报病史,用茶水冒充小便,二者结合必然要演绎出荒谬的结果。全国近百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检验结果再次重复了记者的荒谬。封建官吏的“有罪推定”决定了百姓的冤屈。媒体记者的“有罪推定”决定了“茶水门”的荒谬。

这不是医生和医学检验的错误,更不是医学科学技术的无能。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来讲,要区别尿液和茶水、酱油、啤酒,要设计一台区别尿液和茶水、酱油、啤酒的检验仪器可谓是轻而易举,但医生不是媒体记者,医生不能去假设患者都会伪造病史、伪造主诉,去用茶水代替尿液搞恶作剧,尽管出了这次“茶水门”,医生仍然无法改变那个自古以来基于医患信任的“有病推定”。医生依然要求患者就诊时病史陈述一定要真实、标本一定要真实,虚假的病史与伪造的标本相结合只会产生荒谬的结果。

诚然,媒体不是专业机构,记者不是医学专业人员,因此记者对医学缺乏起码的科学素养都属正常。但一般的百姓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可能比记者更不专业、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患信任,去共同对付疾病。对于这些,这些记者不能无知、也不该无知,不应该以干扰医患关系、加深双方的对立为卖点,这些准则媒体记者不会不知道。

在“茶水门”事件中,某媒体为了他们的卖点,以“有罪推定”的固有思维演绎了一场针对医疗界无聊的恶作剧,置医患信任于不顾,捉弄了医务人员,愚弄了百姓,毒化了医患关系,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4、做有责任的好医生

医院和医生已经被种种因素推到了风口浪尖,医疗行为已经不是在放大镜下被审视,非专业人士已经在显微镜的镜筒下挑剔医药专业人士。张孝骞老先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教诲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中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我们坚信:无良媒体和无知记者都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的不和谐音符影响我们对患者的真诚服务。做一个责任感更强烈的医生,既是为了病人,也是为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6194

回帖

8297

积分

网站编辑

...

积分
829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8: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检验科医生对“茶水代替尿液检验”的检验学解释

检验科医生对“茶水代替尿液检验”的检验学解释


一、原理决定一切

尿液潜血(红细胞)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进而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

尿液中白细胞测定的反应原理是利用中性粒细胞内酯酶催化水解吲哚酚酯水解,产生游离酚,游离酚氧与试纸中的重氮盐偶合而显紫色。

茶叶水中的物质及其复杂,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等等。有些茶叶由于环境污染,其含有的杂质就更数不胜数,只要是有氧化性,能产生新生态氧,就能使指示剂氧化,使指示剂显色,产生假阳性反应,而那些酚类及其他有机物,只要能与试纸中的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就都可以产生假阳性反应。

也许有人会说尿中的各种成分不也很多吗?但是尿液检测专用的试纸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干扰,因而影响不大。同样的道理,由于茶水中的有形成分(如尘埃、碎屑、悬浮微粒、茶碱结晶体等)也很多,很容易就会造成一些尿沉渣分析仪报出错误的结果。

现在正规医院的检验科或检验中心所使用的尿液分析仪器与试剂都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尿液专用测定仪,是在国家规定的严格质量保证体系下进行的,其质量的保证对象是人体的尿液,仪器的设计和检测原理也都是针对尿液的,而且各省市的临床检验中心每年至少对医院进行两次检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记者真的想调查一下医院的检验质量,可以购买一些尿液质控品(有商品化的试剂提供),到各个医院去做,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

二、不符合检验操作规范

从检验科的角度来说,首先就是标本不合格。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尿液的留取应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条件恒定,便于对比;使用清洁有盖容器;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等。茶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干扰物质,尿试纸的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尿液的成分,并尽量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准确测定所需要的项目,而不是茶叶的成分。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一个检验人员面对一杯冒充尿样的茶水,想做好质量控制也无从下手。

仪器实验或手工实验都是通过各种化学或生化指标来间接判断是否有炎症的,仪器和实验的检测标底物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尿常规检测的注意事项之一就是检测前数小时内不要饮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导致结果的假阳性。显而易见,直接用茶水去做检测会出现什么后果了。以前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去医院骗“请假条”,主要手段就是在尿里加蛋清或茶叶,以期达到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结果,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

反观国外发达国家,一些住院病人的检测标本确实是由医务人员协助采集的。比如尿常规,在女病人采集标本时,首先需要仔细清洗外阴,在医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留取中段尿,否则外阴皮肤的细菌会污染标本,造成结果的假阳性。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尚无条件完全模仿国外的检查模式,很多标本都是由患者本人采集,由于采集方式不当,也可能会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这时医生就要根据临床症状、患者主诉来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以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重新检测。

小科普: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会出现“红细胞”或“潜血”阳性报告?

尿液潜血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也就是说并不是测的完整的红细胞,而是亚铁血红素,所以如果红细胞已经分解,仍然可以测出阳性。因此检验科经常会报出:RBC++,镜检阴性的结果。如果茶叶中含有假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同样可以分解试纸的过氧化物样本,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

小科普:在茶水尿常规检查中,为什么有的镜检也会报告发现红/白细胞?

1、镜检属于形态学检测,需要检验人员的经验判断。如果肉眼在显微镜下看见非常典型的红/白细胞才报告,虽然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但是降低了诊断的敏感性。因为尿液中的细胞(如果确实有的话)形态千变万化,总有不典型的、不太像的,或者完整细胞形态已经被破坏,仅留下细胞的碎屑或残渣。所以作为一个检验人员应该兼顾敏感性与特异性,看到典型的细胞要报告、看到不典型的细胞要考虑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后再报告。茶水里面有微粒、尘埃、茶碱结晶、茶叶碎屑等正常人体尿液中根本不会含有的成分,这些成分会极大地干扰检验人员的判断和鉴别。尤其是面对一位事先主诉“尿痛”,怀疑“尿路感染”的年轻女患者,当检验人员在显微镜下看到疑似“红/白细胞”的物质的时候,必须如实报告。

2、同时,自动的化学检测由于受到茶水中物质的影响,结果会提示红/白细胞出现假阳性(基本原理已经在前文阐述),这对检验人员也有很大的干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824

回帖

2761

积分

论坛元老

问佛

积分
2761
发表于 2007-4-10 18: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到就是这结果,但是医患关系确实紧张,没办法消除
无趣,自己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6194

回帖

8297

积分

网站编辑

...

积分
829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8: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患关系得紧张最后倒霉得还是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9

主题

8932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你地!斯拉斯拉地有!

积分
12518
发表于 2007-4-10 1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o-o
whose more the fool,the fool or the fool who follows?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00

回帖

40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08
发表于 2007-4-10 1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还是最苦的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1924

回帖

263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636
发表于 2007-4-10 18: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的倒还罢了,怎么还能检验出红细胞、白细胞来……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1 01:44 , Processed in 0.0991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