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出产的片子,因为它在IMDB的评分是7.3,所以就下载来看了。下载的是3CD的XviD版本,800x328的画面加上AC3音频,把大片的画面音质的效果都很好的展现了出来。影片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开片时不久,瓦西里(主角)被火车送住斯大林格勒战场那一段的背影音乐,以及瓦西里的事迹被广为报导时的背影音乐,真是足够让我精神振奋的。
2、进入战场时那人山人海的宏大场面,加上枪声,爆炸声,呼喊声等战争的场面,可能太久没看了吧。给我的震撼委实不小。而遍地尸体血流成河也很好的刻画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正是“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注1)”
3、瓦西里第一次出手,一支普通的步枪,五发子弹,打死五名纳粹官兵,枪枪爆头的那三十多秒的镜头,这应该是整片里最精彩的片段了。影片中多处一枪爆头,虽然是杀人,虽然夸张到连线都能一弹打断,但却让人感受到一种神乎其技的美感。
影片总体的情节发展流畅,两大高手的几次过招可谓精彩纷呈,悬念不断,任何一时的大意或一丝不慎都是致命的,因为看过简介所以便不担心瓦西里的命运,反而那位美女狙击手(没见过她开枪)的命从头到将近结尾都挺让人担心。只是并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苏联会获胜。
看了第一遍,总体感觉还真是不错,也对得起那7.3的评分。因为觉得不错,就带着朋友再看一遍了,可第二遍再看时,对一些画面细节与台词更注意了些,却发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在他们的眼里是这样子的?
因为这可能涉及政治,所以不便多说,对这个我也不在行,但影片中多处诋毁苏共,却不得不提:
1、枪杀逃兵,虽然也知道任何军队都会枪杀逃兵,但是影片开始不久对枪杀行为的宣染也太过火了吧?
2、军用物资奇缺,军队上阵就两人发一支枪和五颗子弹?整个片子没见过一辆苏联坦克,面对纳粹飞机的轰炸,没见过哪一架飞机被击落,也没有哪一辆德国坦克被炸毁。这也是我一直很怀疑,这样的情况苏军如何战胜纳粹军的?事实上,德军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主力军被消灭。(注2)
3、召待会上小兵拼命的往自己的包里塞食物的境头。说明苏军的贫困也就罢了,怎么人穷了就一定得干起偷鸡摸狗的事?
4、狙击老兵讲自己牙齿被打落的经历,及满嘴的骂人粗话。很是怀疑,他这么恨苏共了,怎么还要抵抗德军?难道他习惯仇将恩报?
5、另一主角丹尼洛夫的转变,是为了说明爱情的伟大呢,还是说明人性是自私的?他最后丧失共产理念在死前的一番告白难道是影片另一主题的总结?
6、影片中打完一天仗后,苏军在地下室里欢歌载舞,是为了表现什么呢?苏共的乐观主义吗?似乎不是,而是因为“能活下来就是幸运,过了今晚不知还有没有明天”,是这么悲观啊,要是这样不早投降了吗?这与苏军为保卫家园而战,全民皆兵,誓死奋战的精神状态不符。
我好像有点“想太多了”(我一同事的名言,呵呵),看电影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欧美电影也不都是拍给中国人看的。看看男女主角上演的激情画面,不要"想太多了“不挺好?来一张露PP的载图放松一下眼球:

注1: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 斯大林格勒生命之火长明 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5-05/09/content_2933240.htm 来源:新闻晨报
注2:经典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46250/46255/3369754.html 来源:《新京报》
影片简介:

※原 名: Enemy.at.the.Gates
※译 名: 兵临城下
※国 家: 美国
※导 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主 演: 约瑟夫·费因斯Joseph Fiennes
裘德·洛Jude Law
瑞切尔·薇兹Rachel Weisz
艾德·哈里斯Ed Harris
※片 长: 139 分钟
※年 代: 2001 年
※类 型: 剧情/动作/爱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英文
※文件格式: XviD+AC3
※文件大小: 3CD 3×49×15MB
※视频大小: 800x328
※IMDB评分: 7.3/10(21,750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215750
※简 介:
瓦西里·泽索夫(裘德·洛)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十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与此同时党代表达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爱人——女狙击兵塔妮娅(瑞切尔·薇兹)发起了“进攻”,一时间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
幕后:
《兵临城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里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里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影片同时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千万美元,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其中有近年来凭借奥斯卡大赢家《莎翁情史》《伊丽莎白》迅速走红的约瑟夫·费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现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汉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闯夺命岛》),在99年的热门冒险影片《木乃伊》中饰演可爱的女探险家的瑞切尔·薇兹也在影片中再显身手,与裘德·洛上演一场“火线恋情”。
《兵临城下》的幕后总指挥是一位“影不惊人死不休”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在91年执导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胆、唯美,赋予这部三级作品相当的艺术性,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作,所以就连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辉也被不知不觉诱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贱”的感官大作。继《情人》之后让还拍摄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作品,部分作品由于歪曲事实而受到了批判。好在这次的作品已有史学家评论基本忠于史实,相信传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紧张的情节,融合让氏唯美的情爱描写一定会让影片极具观赏性。据悉《兵临城下》已被圈定为今年2月7日柏林影展的展映片
精彩, 楼主越写越好了! by ccjjy2k
[ 本帖最后由 ccjjy2k 于 2005-11-17 10: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