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6|回复: 13

谈谈如何看待名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

[复制链接]

297

主题

2415

回帖

3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19
发表于 2003-11-24 1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作品都一样,大概没有好坏之分,他们都像一面镜子,你可以照着梳理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些所谓的下三流作品也就是镜子的一种而已,本身大概仅仅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玻璃片’,关键在于照镜子者自己如何看待里面的你了。采取一种大度和宽容的态度,不要一看这样丑,就破口大骂作者如何如何,其实不正是找出自己的丑来么?证明自己不溶于书中的形象,应该高兴才是,并且要感谢作者为你精心制作了这面能够检测到自己高尚的‘镜子’,才是正常人所为。为什么反倒要骂作者呢?没理由的,万万不应该。


好的文学作品便是一个高级的模板或者说是一个流水线,它可以引导你整理自己的思维,总结提高一段时间来的经历和感悟,进而来提高自己更上一个台阶。所以,看好的作品就是一种精神体操过程。这其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和感悟,对同样的东西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是要求别人认同自己的权威看法就可笑了,因为别人的经历跟你不一样。同样,既使作者的写作初衷,恐怕也没几个人可以窥见。所以,最可笑的是那些自诩为红学家的人。称其为变态和无知一点也不过分。他忘记了自己也只不过通过这个‘设备’整理出自己的一套人生感悟罢了,却偏偏要说成是曹雪芹的想法,能不可笑吗?

这种经久不衰的作品,应当隔几年就看一遍,梳理一下自己。不要刻意捉摸曹雪芹怎样怎样,因为没有人能够弄清楚失去的历史到底如何,更没有人具有曹雪芹的经历。就像使用手机通电话发短信等就足够了,你要是去问第一个发明手机的人到底是怎样想的,有必要么?

名著其实也就是你的一个高级精神梳理工具而已。仅仅使用它就行了。每次重读有不同感悟说明你有进步,应当高兴,同时要知道五光十色的理解是正常的。那都是见到自己心灵的折射。千万不要说是别人的,他的的确确实你自己的,更不能骂它,因为骂它等于在骂自己。

任何作品都是一个心灵工具罢了。一切在于你的心。

158

主题

3359

回帖

285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56
发表于 2003-11-24 1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就是高人.
我看也别说那些红学家, 养家糊口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2415

回帖

3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19
发表于 2003-11-24 1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色的镜子能够照出明亮的自己,不正说明自己不黑吗?如果这个世界只生产明亮的镜子,往往照不到黑暗是啥样子。任何镜子都是中性的,任何作品离开作者,作者并不能控制你,你看后的结果(努力向上或者精神沮丧)只能是自己使自己使然。怪不得别人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2415

回帖

3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19
发表于 2003-11-24 1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反对人们看完名著发表自己的感悟,因为,配合这种感悟看名著,往往所得更多。如果把自己的感悟说成是曹雪芹的想法,就如同卖大力丸,在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4269

回帖

5847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5847
发表于 2003-11-24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学语文,我老怀疑,鲁迅他老人家每句话都含义那么深吗?到底是鲁迅想得深还是语文老师分析得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7541

回帖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锄头

积分
10597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4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谈谈如何看待名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

最初由 lsu 发布
[B]......应当隔几年就看一遍,梳理一下自己......[/B]


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2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32036
发表于 2003-11-24 1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温吞吞 发布
[B]小时候学语文,我老怀疑,鲁迅他老人家每句话都含义那么深吗?到底是鲁迅想得深还是语文老师分析得深;# [/B]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039

回帖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发表于 2003-11-24 13: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好 最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2415

回帖

3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19
发表于 2003-11-24 13: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教学,恐怕是最大的败笔。老师只能引导大家读书,不能将某些观点借机输送到学生的脑袋中,鲁迅的作品也是,个人应有不同理解,不能来个官方统一模式。也许鲁迅当时想的远没现在的老师说的那样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2415

回帖

3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19
发表于 2003-11-24 14: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鲁迅作品有为了某种目的恶意解释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浩社区

GMT+8, 2025-9-21 03:12 , Processed in 0.0994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